“要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保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汽车的基础软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
倪光南表示,西方在基础软件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和传统技术相比,软件不容易被人认知,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化工作中都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从而导致我国在基础软件方面没有形成产业能力和产业生态。
所谓基础软件,主要包括像操作系统、系统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网络软件、开发工具、安全软件、功能软件、工业软件等等。
而基础软件和芯片相连,所以,基础软件需要和芯片的架构融合发展。此前,芯片基本上都使用ARM或者是X86的架构。
近年以来,开源RISC-V架构迅速兴起,RISC-V完全开源、架构紧凑、模块化、易于定制扩展,能够很好适应智能汽车这种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RISC-V得到了我国AI领域、IoT领域,以及智能汽车领域的广泛认可。
业内普遍认为,发展智能汽车领域的基础软件应当聚焦于RISC-V架构,这样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之中从被动转为主动。
倪光南院士认为,发展RISC-V的基础软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是挑战,作为新兴的架构,RISC-V的基础软件还不完善,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说是机遇,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X86架构是PC时代的产物,ARM架构是移动时代的产物,这两种架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两大生态体系,垄断了市场,国内很难摆脱跟跑的被动状态。
但当世界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的时期,开源RISC-V架构的出现顺应了新一代技术变革的需要,也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生态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果我们能够发展整套高质量的RISC-V的基础软件,就有可能在智能汽车基础软件这个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甚至向领跑的发展。
比如,中科院软件所推出了支持RISC-V芯片的编译工具基础软件,已经被世界上多家RISC-V芯片企业所采用。这说明聚焦RISC-V架构发展基础软件,不但有可能促进国内的循环,也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
另外,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出来的基础软件目前多采用开源模式。因此,中国要发展基础软件,还要解决好如何支持开源创新的问题,最后智能汽车领域的基础软件将包含我们自主研发的软件,也包含开源软件,在开源软件中也包含了中国软件界贡献给开源社区的开源软件。
并且,智能汽车领域是新兴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也有非常丰富的应用软件。如果该领域的企业能够更多的把场景开放出来,做到“以用代研”,基础软件的发展就会更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