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内容

上海1100余万人签约家庭医生,超六成社区可开展门诊小手术

发布时间:2024-07-30 09:48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9755   

自2011年试点建设至今,上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已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目前,上海在落实重点人群应签尽签的基础上,聚焦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校园等功能社区,稳步扩大在职、在校人群覆盖。7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上述消息。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透露,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累计签约1100余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44%,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84%,签约人群年龄结构不断丰富,呈现出在职、在校人员增多的趋势。

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669种,较2023年底增加53种。全市各区区域医联体内常见病、慢性病通用名药品上下衔接吻合度为78.4%,较2023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检查检验等设施设备配置,在基本配置DR、心电图、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基础上,1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CT,占比达58.1%,1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无创呼吸机,占比达48.4%。能开展门诊小手术的社区达到60%以上,能为居民提供适宜的清创缝合术、烧伤冲洗清创术、浅表肿物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2024年4月,上海启动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以来,36家市级医院、116家区属医院的门诊号源下沉。预约号源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签约居民占62.5%,60岁及以上人群占77.4%。

58.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60%以上可开展门诊小手术

2023年?4月,上海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一年多来,有多少社区开展适宜的小手术项目?社区硬件设施配置是否有所加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杨超透露,上海按照每个街至少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住人口超过10万,每增加5万-10万人口,再增设一所中心或分中心),1万-2万常住人口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的标准,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机构布局。目前,全市共有24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所分中心以及842个服务站、1118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87%,成为“15分钟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围绕提升能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检查检验等设施设备配置,在基本配置DR、心电图、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基础上,1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CT,占比达58.1%,其中闵行区全覆盖配置社区CT检查设备;1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无创呼吸机,占比达48.4%,位于闵行区的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开展胃超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区还设置区域心电、影像、检验诊断中心,有效减少居民就医“来回跑”问题。

此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包含西医161种疾病,中医114种疾病。

截至2024年6月,上海社区平均开展西医诊疗病种121种,较2023年同期增加13种。开展门诊小手术的社区达到60%以上,能为居民提供适宜的清创缝合术、烧伤冲洗清创术、浅表肿物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6类中医医疗技术和中药饮片服务,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推拿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还获上海市卫健委社区适宜技术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数3885.1万人次,同比增加590万人次,增幅为17.9%,占本市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38.9%,较2023年底提升0.8个百分点。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669种

在家门口就能配到急需的药品,这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过去一年多来,上海的社区药品配备供应情况如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处长倪元峰指出,截至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669种,较2023年底增加53种。全市各区区域医联体内常见病、慢性病通用名药品上下衔接吻合度为78.4%,较2023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

倪元峰表示,今年,我们将继续指导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辖区内群众用药需求,至少每半年对本单位药品目录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满足日常用药需求。同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录衔接,不断提升医联体内药品吻合度。

36家市级医院、116家区属医院的门诊号源下沉

自2024年4月起,上海分级诊疗出台新政,即全市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在目前社会面预约渠道、预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经过社区医生初步诊断,可以为签约患者预约早于社会面5天的专家号源。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尽快诊治,社区医生还可以预约未来2-3天的专家号源。

上述工作启动以来至今,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市级分级诊疗平台”,为签约居民预约到36家市级医院、116家区属医院的门诊号源。预约号源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签约居民占62.5%,60岁及以上人群占77.4%。其中,其中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数量全市第一。

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的CT,闵行区已经实现CT社区全覆盖。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晨坦言,希望通过硬件升级、增加检查检验设备、药品扩容、病种扩充、专家下沉等一系列举措,打好一套组合拳,为基层“放权赋能”,提升医务人员能力,主要目的还是服务于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解决“基层能不能接得住”的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本市常住居民社区门诊占比提升了3.4个百分点,达到38.1%。可以说是初见成效,但我们也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流作用仍显不足,还需要解决分级诊疗当中‘老百姓愿意来’的问题。”付晨进一步表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这项工作,我们认为是一定程度上吸引居民前往社区就诊的一个关键点。

付晨指出,通过持续的“放权赋能”,可以让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更多链接上级医院专家资源,在遇到超出社区功能定位和能力范围的病例时,有渠道、有平台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提升社区居民就医感受,逐步改变社区只能配配药,打打预防针,不能看病的想法和认识,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上级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

拟将急诊科作为社区医生进修的必修科室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关键点之一还在于社区医生能力的提升。

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共派出专家2.1万人次,下沉社区开设适宜专科门诊,专家社区门诊量达40.3万人次。全市共有69名市级名中医下沉社区,推动建设100个市级名中医基层工作站。

与此同时,为了持续提升社区医生诊疗水平,年内上海还将推进1000名社区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或执业。拟将急诊科作为社区全科医生至上级综合性医院进修时的必修科室,提高社区医生临床处理和应急施治能力。依托城市医疗集团、专科专病联盟等,将社区医生送往上级医院进修执业,与上级医院医生下沉社区工作相结合,加强社区医生与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双向联系,形成“上修下沉”的工作模式,促进社区诊疗服务系统、连续、稳定。

“我们还将会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全市55个医联体,通过医联体,强化社区综合护理服务,提供社区伤口造口、糖尿病、血管通路、腹膜透析等护理服务,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在各区建设市级专科专病资源下沉重点基地,推动上级医院中医药专家和社区中医医生柔性流动。目前已选拔近100名社区优秀中医骨干至龙华、曙光等四家市级中医院双聘工作,进一步培养优秀基层中医师队伍。”杨超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