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梁施婷 中山报道
6月30日下午3时整,一辆绿色粤港直通巴士打头,率先通过了翠亨东收费站,紧随其后,一批社会车辆驶上大桥,朝着深圳方向疾驰而去;深中跨市公交在同一时间投入了运营,两条线路在当日即达到最大运力负荷,车票全部售罄。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此时距离2016年底西人工岛在伶仃洋落下“第一子”已过去七年多时间,前前后后,共计约460亿元投向了这项“超级工程”。超长建设周期背后,深中通道究竟有着怎样的艰辛历程?斥巨资在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骨架画出的关键一“横”能多大程度撬动大湾区发展?
长期以来,伶仃洋之上,北有虎门大桥联通广州与东莞,南有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与香港三地,而如今,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运营,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在中山市马鞍岛落脚,以半小时的车程打通了“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都市圈间的经济动脉。
按照业内人士判断,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要素流通势必得以加速,中山将向东承接新的科技机遇、深圳将向西拓展更广阔的产业腹地,东莞、惠州乃至珠海、江门等地也或将重塑其生态地位,大湾区将书写更多“双向奔赴”的美好序章。
科技之桥:创下十项世界之最
6月27日,谢义东站在大桥上,难掩激动。这时,距深中通道通车仅余三天。
这位来自广船国际的工程师,担任了深中通道GK01标项目副总工;自2018年加入,他几乎见证了整条通道的从无到有。一家造船企业,为何会同深中通道结缘?
“深中通道有双向8车道,传统混凝土强度已无法满足这种超宽超深的结构,因而我们采取了钢壳混凝土结构,而钢壳制造恰恰是广船国际的强项。”谢义东还记得,如此大规模的钢壳混凝土隧道工程在全世界尚没有先例,前期,“跨界”造桥的广船国际团队十分忐忑,直到第一环节交付,大家心里的石头才稍稍落地。
他介绍,钢壳混凝土结构设计犹如“三明治”,混凝土充当夹心,浇灌两层钢壳中间,即使面对地震也能抵挡住冲击波;此外,深中通道采取的推出式终接头,也为世界首创,推出段如同一只巨型抽屉,合龙对接精度被控制在2.5毫米内。
保利长大一分公司党委委员、S08与S12标项目经理吴旭东比谢义东更早一年加入深中通道团队,负责沉管隧道E24-32管节生产工作。其团队早在2015年底就开始接触深中通道项目,但直到2018年年初才中标。
中间的漫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是大量的试验、装备研发与前期跟踪。“项目一旦开工便没有试错的机会,我们只能将试验环节前置,做好充足准备。”吴旭东说。
以1666米跨度的深中大桥为例,超长跨度的海上大桥对材料耐腐蚀性、建造工艺与设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吴旭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早期,桥墩内钢筋需要靠人工一根一根在现场绑扎成型,再浇筑混凝土;但在深中通道的建设中,主塔钢筋骨架已经可以在工厂内实现成品化并运抵现场,再用大型起重设备整体吊装完成,工程效率、质量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提升,人工需求也大幅减少。
以谢义东、吴旭东等人的故事为缩影,深中通道艰辛筹备的漫长历程,凝结了来自各界的前沿技术,也见证了中国基建水平的一个飞跨。这项集成了桥、岛、隧多元元素的“超级工程”,创下了至少十项世界之最:
通道要满足伶仃西航道30万吨级船舶通航需求,于是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跨越该航道,以76.5米的通航净高创下世界之最;要实现与深圳机场及前海核心区快速交通转换,于是推出了世界首例高速水下枢纽互通方案;要在伶仃洋中滩实现桥隧交通转换,于是建造了一座人工岛……
而这座科技之桥的“科技追求”即便在建成后的运维阶段也未停止。
据悉,深中通道在全线布设下“黑科技”,视频监控系统、事件检测系统、自动灭火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构建起了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其对内可检测跟踪超温车辆,对外则融合气象数据进行灾害预警,并能在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联动周边消防救援、公安交警、医疗、应急等单位共同完成处置。
这是一座超级工程、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黄金走廊:开启世界级城市群新里程
6月30日,第一批车辆驶上大桥。此时,距离2016年年底西人工岛先行开建已过去七年多时间,前后工约460亿元投入了这项浩大工程。斥巨资建成的深中通道,能否撬动更大的经济能级?
在吴旭东看来,如果单看66元/标准车次的通行收费,短时间内当然很难收回成本,但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推动珠江口两岸经济、民生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释放乘数效应、辐射效应,这一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相信通车后深中通道将迎来爆满。
事实证明,这条深中通道一开通就有了堵车迹象,大批社会车辆涌上了大桥。吴旭东感慨道:“这势必成为一条真正的黄金通道。”
在A字形的珠江入海口,“深莞惠”与“珠中江”隔海相望。每天,数以万计的资金、货物与人流在两岸之间交换,锻造了大湾区经济密度最高的地段之一。然而,两岸之间大桥的密度还不高,过去自中山前往深圳,不得不北上借道广州;一个圈子绕下来,便需要两个小时。
而深中通道架起后,便为这一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添上了关键一“横”,两城通达压缩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半小时通勤时代真正降临。
这架珠江东西两岸之间的直连通道,预计将带来汹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也将催生一批两城通勤往返的“深中候鸟”。据预估,深中通道通车后,每天有望迎来8万—10万标准小汽车的车流量。
对此,平均15—20分钟一班的两条跨市公交线路、文旅专线已做好准备。
从更广范围来看,通过深度嵌套相接的密集路网,自深中通道深圳侧向西行驶,可前往中山、江门、广州、佛山、珠海、澳门及粤西的阳江、茂名、湛江等;自中山侧向东行驶,则可以抵达深圳、香港、惠州、东莞等地……
随着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于年内建成,南沙往深圳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规划中的万顷沙服务区将是一个融合了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功能的门户型服务区。
既广佛、广清后,深中“同城”开启,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将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席卷而来的人流背后,是更深层次的产业协同。以深中为例,2023年两市达成31项技术交易,合同金额共计5370万元,同比增长144%;双方还开启了联手招商,尤其是在与深中通道相衔的翠亨新区,约七成的招商项目来自深圳。
在深中通道通车后,两地产业契合度势必将进一步磨合。近几年来,中山不断“东进”,大范围掀起的工改已为迎接“泼天”产业备好土地。翠亨新区确立的“4+X”的产业体系中,“X”便是指深圳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然而,从双城到同城,不仅考验硬件是否通达,还要看软件是否契合。日前,《推动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积金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已签署,两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通再进一步;此外,中山同深圳宝安、龙华两区已有300多个通办事项……随着交流进一步密切,更广领域内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