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究竟是在传统业务上“做加法”,还是结合新兴业务“做减法”?
过去几年,不少车企和Tier1不约而同选择了后者。近日,北斗星通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日前,北斗星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下简称:重庆北斗)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华瑞智联出售北斗星通智联智联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BICV)15%的股权,交易价格为2.529亿元。
此次交易完成后,北斗星通将剥离汽车电子业务,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于卫星导航及微波陶瓷器件业务领域,打造“云+芯”的业务模式,着力构建智能时代的“位置数字底座”。
北斗星通对汽车业务“做减法”
作为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主要产品包括芯片及数据服务、导航产品、陶瓷元器件、汽车电子,此次交易涉及的BICV主要负责的就是汽车电子业务板块。
在本次交易前,BICV为北斗星通全资子公司重庆北斗的控股子公司,间接持有BICV 33.2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北斗星通将间接持有BICV 18.21%的股权。而华瑞智联的持股比例则将从之前的25.57%上升到40.57%,成为BICV第一大股东,BICV不再纳入北斗星通合并报表范围。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瑞世纪集团创立于2005年,在半导体、新能源、科技及金融等板块,均有广泛的布局,此前相继投资了地平线、黑芝麻智能、洛微科技、泰矽微、安世半导体、AUTOCHIP、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蜂巢能源等汽车供应链上的优秀企业。
基于在汽车供应链上丰富的投资经验,此次华瑞再度加码BICV,无疑再次凸显了对BICV成长性和发展的肯定及信心。另一方面,此次重组交易也有望赋予BICV更大的业务自由度。
当前,伴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汽车电子也随之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以智能座舱为例,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智能化普及,当前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预计到2030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2022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40%。到2025年,预计L2渗透率将达到45%,届时自动驾驶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700亿元。
如此巨大的增量市场,对于赛道上的企业而言,无疑也是巨大的增长机会。
自2019年成立,围绕“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过去几年BICV已经构建了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业务体系,包括智能座舱、智能中控、液晶数字仪表、集成式智能座舱、高精度融合定位产品、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及软件工程服务等,相关产品已先后应用于长安、吉利、一汽红旗、奇瑞、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城、北汽等车企。
例如BICV面向L3以下的车载视觉控制器CV-BOX,已在瑞虎,星途,艾瑞泽等系列车型上应用,高端智能座舱则取得了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优质车型项目定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业务领域过去几年国内其实已经涌现了一批不错的企业,但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北斗星通的协同优势,BICV是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少有既做北斗融合定位,又专注于汽车Tier1业务的“双引擎”企业。
未来增长可期
虽然剥离了汽车电子业务,但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巨大增长机遇,北斗星通其实并没有完全放弃。
公告指出,未来在业务协同赋能等方面,北斗星通仍将持续助力BICV发展,共享汽车电子发展红利。
今年上半年,北斗星通汽车电子业务表现进一步向好,报告期内共实现营收12.58 亿元,同比增长 72.47%,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61.41%。北斗星通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汽车电子板块在智能座舱域控、显示屏产品线收入增长明显所致,尤其是来自长安、吉利等大客户的收入增长显著。
不过受宏观市场的影响,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板块整体仍然面临着一定的亏损。今年上半年,重庆北斗净亏损为8,270万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834万元。北斗星通指出,上半年净利润相较于去年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智能网联业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且客户受汽车销售价格下降,对供应商采购降价结算所致。
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国六A”清库存,以及车企和地方政府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今年一季度车市爆发了激烈的价格战。据统计,此轮价格战前前后后共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由此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较大的降本压力。
反馈到财报上面,上半年北斗星通汽车电子产品的毛利率相较于去年同期,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据悉,主要原因是因为2022年为了保供,BICV没有因为芯片等供应链成本大涨而对客户涨价,导致2023年上半年的产品销售毛利率不高。但BICV已采取有效的降本措施,现在毛利率正稳步提升。
事实上,在巨大的降本压力下,不止北斗星通业绩承压,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很多企业都面临类似的困境。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行业利润率只有4.9%,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4%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具体车企来看,除了比亚迪、理想汽车、上汽、吉利等少数几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大部分车企面临的形势都比较严峻。比如长城、东风和广汽,上半年营收虽然实现了增长,但都是“增收不增利”。新造车领域,除了特斯拉,至今也只有理想汽车实现了盈利。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更是如此,由于市场化进展参差不齐,并且规模整体较小,赛道上的企业普遍都面临着收支不平衡的尴尬,不少企业直到现在仍然强依赖于融资“续命”。
BICV凭借在技术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成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已经站稳了脚跟。
目前,BICV正在推进新一代产品研发,并于本月初发布了新一代高性能国产化平台智能座舱、舱泊一体域控和通导一体化三款新产品,进一步强化“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的独特优势。
具体进展方面,新一代高性能国产化平台智能座舱已经完成研发,即将在9月底随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的新车型正式上市,而舱泊一体域控也已完成预研,并具备量产条件,有望明年正式投入市场。
不难预见,接下来在这些新产品的助力下,叠加丰富的商业化落地经验,以及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本身良好的发展形势,BICV的市场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